題目: 如何脫離成長的包袱:創世記的雅各和猶大故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,有時從別人生命故事看見自己的影子 我們試從雅各和猶大生命故事,窺探如何脫離成長的包袱。。。 當晚的引言 你有包袱嗎? 你有遺憾嗎? 你有陰影嗎? 你有死穴嗎? 你不可為惡所勝,反要以善勝惡。 (羅12:21) 人只得兩個選擇 1.帶著戰傷的精兵/成為勝過歷史陰影的蒙恩的人 2.帶著戰傷的殘兵/散播歷史傷痕的埋怨和怨毒人
題目: 細味五餅二魚 (太14:13-21) 生命來去匆匆,很多時我們都無暇細味、欣賞,包括工作、膳食、讀聖,都是匆匆略過。五餅二魚的故事,相信大家都曾聽過讀過,讓我們一同細味,可能我們會更多明白神的心意⋯
題目: 「連結」的力量 (Power of Connection), John 15: 1-17 我們理性上明白連結的力量,透過約翰的提示, 有何方法落實門徒與基督連結, 又如何實踐現實生活裡面? 連結有正負2面, 當我們碰上負面連結時, 又怎樣化解呢? 有關部份筆錄,只作參考. 連結自古到今都非常重要 ☞ 人與人要連結 ☞ 人與上帝要連結 ☞ 人與自然要連結 連結的三方面探討: 1) 能不能連結?(能力的、科學的問題) 2) 應不應連結?(倫理的、宗教的問題) 3) 有沒有意義與價值的連結?(人生哲學) (事實上不是所有的連結都是正向的,也有反向的連結!) 耶穌用葡萄樹與枝子來表達門徒與他的結連關係 耶穌是葡萄樹,門徒是枝子 枝子要常在葡萄樹上 「常在」是「remain」、「保持著」Keep住! 約翰提出了下列的方法,勉勵門徒與耶穌的關係 主的話語「常在」門徒的心裡(約15:7) 主的仁愛「常在」門徒的心裡(約15:9) 主的喜樂「常在」門徒的心裡(約15:11) 與主的關係(朋友、師生、差者與使者) 「常在」門徒的心裡(約15:13-16)
題目: 被神呼召的帶職事奉(尼希米記2:9-3:2) 多謝上帝將温偉耀博士帶到醫生團契當中,現已將溫博士當晚部份分享信息整理妥當,盼望大家能用心閱讀及思考,有關筆錄,只作參考. 溫博士一開始就發問以下問題 1) 我們對信仰態度,在神眼中怎樣才是有意思? 2) 人生可分2類, 一類是『被神呼召』的人生, 另一類是『應付式』人生, 究竟2者是什麼?有何分別? 3) 一個被神呼召的人, 他的氣質和心理準備,狀態是怎樣呢? A) 被神呼召』的人生 vs 『應付式』人生 『被神呼召』的人生, 不一定是轟轟烈烈, 但他的心態必定不同, 他心裡會有一個焦點,有一個方向要做什麼。例如尼希米心中要重建城牆一樣,可以使以色列人安居, 在信仰上經歷與神同在, 這就是尼希米心裡的負擔。當神給你的呼召進入伱的生命之後, 你整個生命會有一個焦點, 有了新的方向,更有不易被打倒的勇氣,你更看見神的手與你同工。相反, 『應付式』人生就是伱遇到什麼就做什麼,或許伱都有一個目標,可惜這個目標不是從神而來。 B) 一個『被神呼召』的人的特質: 1) 是堅毅, 經得起考驗 經文提及尼希米到達後住了3天, 晚上獨自視察環境,看見這個破爛不堪的景況, 尼希米沒有退縮打退堂鼓,他卻對以色列人說 " 來罷, 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,免得再受凌辱... " 堅毅, 一團不息滅的火就放在一個『被神呼召』的人心靈裡面。相反一個『無呼召』的人, 他只是視為一份 “Job”, 工作成為他的擺佈, 看見惡劣的環境,他可說"算了吧!放棄罷!" 2) 有屬靈的眼光,看見神的手作工 尼希米縱然四面受敵, 內外被夾攻,但他仍可以對以色列人說 " 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他 " v18,鼓勵以色列人勇作這善工。相反『應付式』人生的人,看不見神的手,只見到人的要求和忙亂。 最後溫博士作出以下總結,提醒大家要認真反思, 努力尋求,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。 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恩賜,恩賜是神給人的禮物,人人都有! 沒有一個人是沒有呼召,作為一個父親,怎會對孩子沒有期望呢? 或許人最可惜就是連思考這2個題目都沒有,就過了此生!!!